1、(2013安徽合肥一模).一列简谐波在t=0.2s ,时刻波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x=0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 ,由此可知 :
A.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波速V=10m/s
B.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10m/s
C.t=0.2s时刻 ,质点c向y轴负方向运动
D.t=0.3s时刻 ,质点b的位移y=10cm
2、(2013江西景德镇二检).A 、B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正向传播 ,某时刻的他们的波形分别如图甲 、丙所示 ,经过时间t(t小于A波的周期TA),这两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分别变为图乙、丁所示,则A 、B两列波的波速vA、vB之比可能的是()
A.1∶1B.3∶2C.1∶3D.3∶1E.1:5
3 、(2013北京房山区期末)如图所示,甲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2s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为这列波上质点P的振动图象 ,则该波
A.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0.8m/s
B.沿x轴正方向传播 ,波速为0.8m/s
C.沿x轴负方向传播 ,波速为5m/sD.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5m/s
4 、(2013北京石景山期末).如图6所示 ,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2s时刻的波形图 。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波长是14cm
B.这列波的周期是0.15s
C.这列波可能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
D.t=0时,x=4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
5 、(2013北京西城期末)如图1所示,弹簧振子以点O为平衡位置,在A 、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 。取向右为正方向 ,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8s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左
B.t=0.2s时 ,振子在O点右侧6cm处
C.t=0.4s和t=1.2s时 ,振子的加速度完全相同
D.t=0.4s到t=0.8s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
6 、(2013北京西城期末)一列波源在x=0处的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0.02s,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x=12cm处的质点P恰好开始振动 。则
A.质点P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B.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
C.此后一个周期内 ,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8cm
D.这列波的波速为4.00m/s
7、(2013北京朝阳期末).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其振幅为A ,波长为λ ,周期为T 。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在该时刻某质点的坐标为(λ,0) ,则t=时刻 ,该质点的坐标为
A.( ,0)
B.(λ ,-A)
C.(λ,A)[来源:学科网ZXXK]
D.( ,-A)
8、(2013北京朝阳期末).一列简谐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甲图表示t=0时刻的波形图 ,乙图表示甲图中b质点从t=0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则
A.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质点振动的频率是4HZ
C.该波传播的速度是8m/s
D.a质点和c质点在振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位移都相同
甲乙
9 、(2013北京东城期末).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 、B相距6m,振动频率相等 ,从to时刻A 、B开始振动 ,且都只振动一个周期,振幅相等 ,甲为A的振动图像 ,乙为B的振动图像 。若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的波在tl=0.3s时相遇 ,则
A.两列波的波长都是4m
B.两列波在A、B间的传播速度均为10m/s
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 ,中点C为振动加强点
D.t2=0.7s时刻B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上
(2013河北唐山期末).[物理——选修3-4](15分)
10、(2013上海松江区期末).关于干涉和衍射 ,正确的说法是
A.有的波能发生干涉现象,有的波能发生衍射现象
B.产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
C.波具有衍射特性的条件 ,是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
D.在干涉图样中 ,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 ,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大;振动减弱区域的质点 ,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小
11 、(2013上海松江区期末).一根粗细均匀的绳子 ,右侧固定 ,使左侧的S点上下振动,产生一列向右传播的机械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波的频率逐渐减小B.该波的频率逐渐增大
C.该波的波速逐渐增大D.该波的波速逐渐减小
12、(2013上海青浦区期末) 、如右图所示 ,波源s1在绳的左端发出频率为f1、振幅为A1的半个波形a,同时,波源s2在绳的右端发出频率为f2、振幅为A2的半个波形b,已知f1<f2,若P为两波源连线的中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波先到达P点
B.两列波在P点叠加时 ,P点的位移最大可达A1+A2
C.a波的波峰到达s2时 ,b波的波峰尚未到达s1
D.两列波相遇时 ,绳上位移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个 ,此点在P点的左侧
13 、(2013上海松江区期末).沿x轴正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M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m/s,则0.025s时()
A.质点M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负值
B.质点M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
C.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14 、.(6分)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刻质点P的速度为v,经过0.2s后它的速度大小 、方向第一次与v相同,再经过1.0s它的速度大小 、方向第二次与y相同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A.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波速为10m/s
B.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且波速为5m/s
C.质点M与质点Q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 、方向总是相反
D.若某时刻N质点到达波谷处,则Q质点一定到达波峰处
E.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2s时刻 ,质点M刚好处在波峰位置
15、(2013上海青浦区期末)、如右图所示 ,波源s1在绳的左端发出频率为f1 、振幅为A1的半个波形a ,同时 ,波源s2在绳的右端发出频率为f2 、振幅为A2的半个波形b,已知f1<f2,若P为两波源连线的中点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波先到达P点
B.两列波在P点叠加时 ,P点的位移最大可达A1+A2
C.a波的波峰到达s2时 ,b波的波峰尚未到达s1
D.两列波相遇时,绳上位移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个 ,此点在P点的左侧
16、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和一根张紧的细线将甲 、乙两物块束缚在光滑水平面上 ,已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当细线突然断开后,两物块都开始做简谐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 )
A.甲的振幅大于乙的振幅
B.甲的振幅小于乙的振幅
C.甲的最大速度小于乙的最大速度
D.甲的最大速度大于乙的最大速度
17.如图所示 ,图甲是利用砂摆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装置.当盛砂漏斗下面的薄木板被水平匀速拉出时,做简谐运动的漏斗漏出的砂在板上形成的曲线显示出砂摆的振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木板被水平拉动的速度为0.20m/s ,图乙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为0.60m,则这次实验砂摆的摆长为(取g=π2)( )
A.0.56m B.0.65m C.1.0m D.2.3m
18、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cm,摆球直径为2.00cm ,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5s 。则:
(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m/s2.(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2)他测得的g值偏小 ,可能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 ,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
C.开始计时时 ,秒表过迟按下 。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 。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 ,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和T的数值 ,再以l为横坐标 、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 ,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 。则重力加速度g= 。(用K表示)
19、如图所示 ,A 、B两物体的质量都为m ,拉A物体的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摩擦力,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若悬线突然断开后 ,A在水平面上做周期为T的简谐运动 ,当B落地时 ,A恰好将弹簧压缩到最短 ,求:
(1)A振动时的振幅 ;
(2)B落地时的速度.
20、(2011江苏物理第12题)将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下湍系上质量为m的物块,将物块向下拉离平衡位置后松开 ,物块上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恰好等于以物块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摆长的单摆周期 。请由单摆周期公式推算出物块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
21 、(2010新课标全国理综卷第34题)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 ,频率均为4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轴上的O 、A两点处,OA=2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轴相向传播 ,波速为4m/s 。.己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 :()简谐横波的波长 ;()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 。
22、(海南2010)右图为某一报告厅主席台的平面图,AB是讲台,、是与讲台上话筒等高的喇叭 ,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和尺寸如图所示.报告者的声音放大后经喇叭传回话筒再次放大时可能会产生啸叫.为了进免啸叫 ,话筒最好摆放在讲台上适当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上两个喇叭传来的声音因干涉而相消 。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 ,若报告人声音的频率为136Hz,问讲台上这样的位置有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