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采取有效行动,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别无选择。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必须依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因此树立现代环境观和发展观乃是最基本的任务 。
一 、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认识见诸行动 。我们往往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背道而驰。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收集 。
1.收集表格,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然后分析结果 。
计问卷 。上课时公布调查结果,全班进行讨论 。
2.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
人们对知行差异司空见惯,往往习以为常 。调查活动能揭示这一问题,引起关注和思考,促使学生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中 。这是一项育人价值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 、平衡 。
二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 、定期开禁 、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如:(以下资料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给学生,并解释、翻译,让学生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践行动)
多媒体放映:
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 。春秋时的管仲(管子),就从发展经济 、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其生物资源,反对过度采伐 。战国时的荀子也把自然资源的保护视作治国安邦之策,特别注重遵从生态学的季节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北魏时的贾思勰(《齐民要术》语),也明确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掘出1100多枚竹简,其中的《田律》清晰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环境法律之一 。“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⑪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
⑫内涵
①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②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⑬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
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投影:
1.据你所知,近年来家乡有哪些建设项目?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正在进行?
进步的潮流,而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2.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评价这些建设项目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尽合理,提出改进意见;哪些是不合理的,应该停建。
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总结归纳,及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板书设计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二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⑪概念
⑫内涵
⑬基本思想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