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根本不在乎农民死活”
不久前 ,《环球时报》记者走访美国堪萨斯州堪萨斯城附近的比斯马克农场 。像美国中部大多数农场一样 ,该农场养牛并种植玉米 、大豆。有意思的是,这个被购于1947年的农场 ,从第二代开始就是由女性后代继承 。满头银发的玛丽·罗斯是第三代农场主 ,当谈到美国政府现行贸易政策对农场的影响时 ,原本和善的老人脸上出现一丝愠气,她向记者抱怨说 :“美国政府根本不在乎农民死活 ,就让我们这么苦苦挣扎 。”这位农场主的话 ,让记者想到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摩擦一年多来采访过的那些美国农民,他们勤劳 、淳朴 、乐观 ,踏踏实实地耕耘脚下的土地 ,经营着一大家子人的生计 ,但在高企的关税面前,却各有各的苦楚 。
《环球时报》记者还记得去年在伊利诺伊州采访时,豆农奥斯汀捧着大豆种子的无奈表情。那时大豆价格跌到每蒲式耳10美元 ,他安慰自己还能勉强保本 。但当价格现在再次跌落时 ,他在电话中说 :“我开始担心今年贷款还能不能如期还上 。”肯塔基州出产波本威士忌 ,被誉为“瓶子里的美国精神” ,由玉米谷物发酵蒸馏而成。该州种植谷物的农民罗伯特指着自家土地对记者说 :“波本酒被列在欧盟和中国的关税名单上 ,我不想让这些谷物烂在地里 。”威斯康星州产的花旗参80%都销往中国市场 ,由于被征关税,一些参农不得不放弃种植 。参农戴夫表示 ,农产品价格一分一毫的变化 ,看似不起眼,但对农民而言却意义重大 ,关乎生存 。
田间地头的这份苦闷和无奈,传导到华盛顿 ,却变成过眼云烟。确实,美国政府让本国农民付出代价。正如美国大豆协会主席 、艾奥瓦州的豆农约翰·海斯多夫所言 ,“农村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糟糕 ,我们的耐心正在减弱 ,财政状况正在恶化”。而在华盛顿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自美国以“301调查”为名义,开始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以来举办过几次听证会 。在《环球时报》记者旁听的一次听证会上 ,当天8组61位代表发言 ,其中反对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的达55人。但结果如何?美国政府罔顾这些反对意见,依然挥起关税大棒 。如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于下个月对新的对华关税措施举行公开听证会 。但在反对者看来,这种预设结果的所谓“程序正义”无非是在做戏 。
美国政府有些人总是辩称,“贸易逆差是中国占美国便宜,征收的关税是中国在支付” 。但《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过的美国经济学家无一不对这种逆差认知 、关税逻辑嗤之以鼻,有的认为“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一看就是没有经济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