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钢铁侠马斯克在全世界面前直播了一场表演 。他用猎鹰九号火箭发射了一艘不载人的“龙2”飞船 ,在预定高度启动飞船的逃逸救生系统 ,然后炸毁火箭 ,完整地演示一遍发射失败、宇航员生还的过程。
升空后约84秒钟,逃逸系统将载人“龙”飞船从猎鹰9号迅速脱离,数秒之后地面遥控炸掉了猎鹰9号运载火箭 ;“龙”飞船后来抛弃了主干部分 ,并顺利展开降落伞 ,在升空后近九分钟之后,在大西洋某海域成功溅落 。

龙2飞船逃逸救生
不得不说 ,这根本就是作秀 。首先 ,“龙2”飞船早在2015年就做过了一次逃逸试验,并且取得了成功 。苏联航天的实践证明,只要在地面静态点火取得成功,就可以证明逃逸救生系统的可靠性 ,并不需要耗费一枚火箭来专门对逃逸救生系统做飞行测试。苏联/俄罗斯在数十年的载人航天飞行中 ,先后出现了多次火箭飞行故障而被迫启动逃逸救生系统的案例 ,每次都带着宇航员平安返回地面。马斯克这次要炸掉一枚火箭来证明自己技术过硬 ,实在太浪费了 。
说起来,逃逸救生这种技术还是美国人自己发明的 。在早期载人航天中 ,也考虑到了火箭故障情况下如何让宇航员逃生的问题 。俄罗斯的东方号飞船和美国的双子座飞船采用的都是类似于战斗机的弹射座椅。回顾加加林升空的图像 ,我们会发现 ,他的火箭顶部就是一个简单的锥体 ,没有逃逸塔。

发明逃逸塔的法盖特
到了1958年 ,一位叫做马克西姆-法盖特的美国工程师认为此举不妥 ,火箭一旦发生故障,就是毁灭性的 ,宇航员根本来不及像飞行员那样弹射 。于是他提出了逃逸塔的理念 ,就是在整流罩顶端加一根长棍 ,上面倾斜地装着几台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一旦火箭有事 ,就立刻点燃这些发动机,然后炸开飞船与火箭之间的连接部分,把飞船带到高空,依次抛掉整流罩、飞船推进舱,最后按照正常程序打开降落伞回收 。

水星一号飞船逃逸
仅仅过了两年 ,一次飞行事故就证明法盖特是对的 。美国用红石火箭发射水星一号无人飞船时 ,一级火箭刚刚点火就熄灭了,火箭离地不到10厘米 ,就重重地坐了回来 。正当人们胆战心惊地等着装满燃料的火箭爆炸时 ,逃逸塔闪电启动,把飞船带上1200米高空,然后打开降落伞着陆 。后来火箭也没有爆炸 ,发射场算是躲过一劫。
这次事故让全世界航天工程师意识到了逃逸塔的价值 ,此后的阿波罗计划、联盟飞船、苏联登月计划 ,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逃逸塔方案 。没有逃逸塔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却无路逃生 ,7名宇航员活活炸死在半空中 。
美国启动新一轮载人航天计划之后 ,各型号也无一例外地考虑了逃逸救生的问题。其中官办的“猎户座”飞船依旧打算采用顶部逃逸塔的设计,并且在2019年进行了飞行试验。作为商业飞船的波音“星际航线”和马斯克“龙2”则打算另辟蹊径。为了实现可重复使用和降低成本 ,这两家都打算取消火箭整流罩 ,让飞船直接露在外面 。然而这样就没地方装逃逸塔了。于是 ,他们把逃逸发动机都装到了飞船的尾巴上。一旦火箭有事 ,就直接把飞船“推”出去 ,而不是像逃逸塔那样“拉”出去。

俄罗斯“联盟”飞船逃逸塔
应该说 ,“推”的难度稍微大一点,需要更精细地控制飞船的飞行姿态 。“拉”在这方面的要求就相对宽松一些。然而无论是“推”还是“拉” ,都不需要为了测试逃逸塔而专门炸掉一枚火箭 。零高度逃逸试验已经足够证明性能了 。
那么,马斯克这是吃错什么药了?一枚猎鹰九号火箭价值五六千万美元 ,换成百元大钞烧来取暖 ,也能用很久 。难道钢铁侠真的是钱太多了?
和传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同,马斯克是一位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一边研发 、一边网红 。做网红,能为他的公司募资提供极大的便利 。特别是“龙2”飞船发生地面测试爆炸事故 、“星际航线”发生入轨失败事故之后,公众对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忧虑更上层楼 。在这种背景下,马斯克如果能证明宇航员“即使上不去也能下来” ,就能为自己获得更高的支持率 。更何况 ,炸火箭能证明自己做事认真 、为了宇航员安全不惜代价 。至于那几千万美元 ,钢铁侠振臂一呼 ,愿意投资的人不要太多 ,何必心疼呢。
大家给马斯克的落力表演简单鼓个掌就好了。至于我们自己 ,中国今年的航天任务极其繁重,发射任务一个接着一个 ,型号队伍忙得不可开交,更热烈的掌声还是留给中国航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