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资本
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本资料包括10个选择题和2个非选择题,整理了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 、东城区 、丰台区 、顺义区 、昌平区 、怀柔区 、通州区及部分重点学校2015年10月份以来期中、期末、综合素质检测 、模拟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专题分类汇编而成,解析详细,排版工整,是2016年高考考前50天练习的辅助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 。
一、选择题
1.(2016·精华学校3月联考·2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接近5%,其中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更快,均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在经济保持高增长率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及较低的失业率,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大繁荣时期”。造成这种经济发展局面的原因是()
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效果②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促进
③国际金融贸易体系的影响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题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①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是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取得一定成就后,为了抗衡大国干涉才开始兴起的国际经济现象,与题干所述时间和背景不合,故②错误;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③正确;从二战后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
【答案】C
2.(2016·通州摸底·22)列宁认识到:“在经济战线上……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 、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要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 。”导致了这次“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知识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试题解析】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过去后,苏俄仍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俄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A 项正确;面对严重的危机,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使得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故B项错误;斯大林领导苏联建设期间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推
行的农业改造运动被称为农业集体化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期间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曾经发起过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答案】A
3.(2016·怀柔零模·23)观察下图,导致下图失业人数变化的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B.美国政府兴办大量公共工程
C.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
D.新政根除了经济危机的隐患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试题解析】图片体现的是失业人数下降,表明经济在恢复发展,故A项错误;从图片时间可知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新政采用“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方法增加就业,故B项正确;新政缓和社会矛盾不是失业人数减少的原因,故C项错误;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完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隐患,故D项错误 。
【答案】B
4.(2016·怀柔零模·22)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 、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 、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 、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
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允许集体农庄社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
【试题解析】从“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 、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可知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是新经济政策中允许私有经济存在的国家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集体农庄”可知,是斯大林模式的农业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6·海淀零模·2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尝试。列宁一度认为,旧的俄罗斯经济,可以直接过渡到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国家生产和分配 。但实践使列宁认识到这是行不通的,于是列宁领导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这种新政策()
A.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
B.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
C.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
D.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
【试题解析】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是斯大林模式在工业上的表现,故C项错误;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是集体农庄实行的结果,故D 项错误。
【答案】B
6.(2016·西城一模·23)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①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②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苏联迅速走向工业化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试题解析】20世纪30年代是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故①正确;当时美国生存艰难不是源于人口众多,而是经济危机,故②错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完成工业化,与当时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故吸引美国人向苏联移民,故③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波及美国本土,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
【答案】C
7.(2016·昌平期末·2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价格水平 、市场分配,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养老保险制度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试题解析】题干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法案》,故A项错误;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人的规定,故B项正确;提供农副产品补贴属于《农业调整法》,故C项错误;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法案》,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6·朝阳期末·21)在研究罗斯福新政过程中有人提炼出“新政施力的三条主线”,其中“”可填()
A.通过了专利法,确保发明人正当权利
B.B.推行工业国有化,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C.颁布《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大企业发展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试题解析】专利法不符合材料定义,故A项错误;工业国有化不符合材料定义,故B项错误;《农业调整法》符合材料定义要求,故C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不符合材料定义,故D 项错误。
【答案】C
9.(2016·朝阳期末·20)有人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称为“焦虑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