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 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 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这也是我国仅 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中国 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 为孟、仲 、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 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 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 月夕 、秋节 、仲秋节 、八月节 、女儿 节或团圆节等,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 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食月饼 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中秋节的习俗 —— 赏月 、吃月饼
在中秋节,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 、 吃月饼的习俗, 俗话:“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 《礼记》中记载 “秋暮 夕月” , 即祭拜月神,月饼最初是用来作为祭品 。到了周代,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 、玩月 颇为盛行。到了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 节赏月风俗依旧,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 、 点塔灯 、 放天灯、 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 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猜一猜
中秋菊开 (打一成语 ) ———花好月圆
十五的月亮 (打成语 ) ———正大光明
同心改革为祖国 (打一字 ) ———中
一弯月照枝头亮,两颗星悬天下明 (打一字 ) ———秋 心已决断不宜迟 (打一字 ) ———快
休把旁人抬太高 (打一字 ) ———乐
。